和田临终服务网

“烛龙衔烛”也算太阳?上古神话中太阳名称与神祇体系的深层关联

2025-10-06 15:11:01 浏览次数:0
详细信息

一、“烛龙衔烛”的本质:象征性光明与太阳功能的替代

神话文本依据
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载:“西北海之外,赤水之北,有章尾山。有神,人面蛇身而赤,直目正乘,其瞑乃晦,其视乃明……是烛九阴,是谓烛龙。”
烛龙的核心能力是控制昼夜与季节:睁眼为昼,闭眼为夜;呼吸之间决定冬夏(一说吹气为冬,呼气为夏)。其口中衔的“烛”(火精)是光明的来源,但并非天体本身。

与太阳的异同

深层解读:原始宇宙观的投射
烛龙可能是上古先民对极地极昼现象的神话映射(如蛇身象征大地延伸,控制明暗契合极昼极夜),或是早期人类对“光明本源”的抽象思考——当无法直观理解太阳运动时,创造出一个能主动操控光暗的至高神祇。

二、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名称与神祇体系

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崇拜呈现多元并行的特点,不同名称与神祇反映了先民对太阳属性的不同认知:

太阳名称/神祇 出处/体系 象征意义 深层关联 羲和 《山海经》 日母,生十日、御日车 太阳的创造者与驾驭者,体现秩序性 金乌(三足乌) 《淮南子》等 日中之精,载日飞行 太阳的动物化身,融合鸟图腾崇拜 东君 《楚辞·九歌》 太阳神,驾龙辀、举长矢 人格化的太阳神,具战争与光明神性 炎帝/神农 炎黄体系 南方火德之帝 太阳与农业的联结,象征生命之源 烛龙 《山海经》 衔烛控昼夜 光明本源的抽象化,超越天体局限 三、神祇体系关联:多元崇拜与功能分化

创世神话的分工
在混沌开辟型神话中(如盘古、烛龙),神祇常以身体化生宇宙(盘古目为日月,烛龙衔烛为光)。此时太阳尚未独立为崇拜对象,而是创世神力的延伸。

自然神的职能细化
随着社会发展,太阳神格逐渐分化:

地域文化的融合痕迹
烛龙常见于北方神话(《山海经》定位西北),可能与草原或高纬度文化相关;而羲和、金乌更多见于中原及东部沿海(鸟崇拜盛行区)。这种差异暗示上古部落联盟中不同太阳信仰的并存与整合

四、结论:烛龙是否算“太阳”?

从功能上可视为“太阳的象征性替代”
烛龙通过神力行使太阳的职责(光明与时间秩序),是原始人类对“光明本源”的终极想象,其地位甚至可能凌驾于具体天体之上

从本质上不属于太阳神体系
烛龙未被纳入传统太阳崇拜(如祭祀日神、日中有踆乌等观念),而是宇宙开辟神或自然主宰神的代表。其“衔烛”更强调绝对神权,而非太阳的物质属性。

深层关联的核心:先民对“光明”的多元诠释
上古神话中太阳名称与神祇的多样性,本质是先民从不同角度解读“光明”这一核心概念:

烛龙的存在,恰恰证明了中国神话的深邃——太阳不仅是天体,更是先民心中宇宙秩序的具象符号。 当烛龙衔起那支照亮九幽的火焰,它已超越实体太阳的范畴,成为悬于混沌之上的永恒法则:睁眼为昼,闭目成夜,呼吸间划定四季疆界。这种对光明本源的抽象崇拜,正是华夏初民在蒙昧中对宇宙节律最诗意的破译。

相关推荐